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今年“三农”工作咋开展?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来了

  • 2022年02月23日 15:2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邓小强

  中新财经2月23日电(记者 谢艺观)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作为21世纪以来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近万字,从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部署,给农民发出惠农大礼包。

资料图:“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刘超超 摄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包括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并提到“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对此,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要压紧压实责任,持续响鼓重槌地抓好,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在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

  “对于农民尤其是脱贫地区的农民,要想不返贫、过上更好的生活,就需要增加收入。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种粮合理收益、发展特色农业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增加工资性的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新财经记者。

  李国祥称,要想让农民能安心就地就近就业,这就要靠地方增加就业机会,包括产业转移等,进而带动工资提高。

资料图:航拍江西新余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后元村百亩再生稻示范基地,农民喜收再生稻。赵春亮 摄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包括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以及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

  “这其实是两大根本,第一大根本是保护建设和合理使用好耕地。第二大根本是在核心种源上要自主掌控,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要尽可能智能化、智慧化。”李国祥分析。

  “智慧农业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一环。智慧农业带来了农业生物技术、机器和装备工具三要素的数字化革新,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资料图:洞庭湖腹地大通湖区盛产优质大米。宋梅 摄

  口粮要保证,“菜篮子”要拿稳

  “民以食为天”,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方面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另一方面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

  “生猪提到要稳定产能,其实就是稳定价格,不能像过去一样大起大落,造成价格剧烈波动。”李国祥称,蔬菜方面,此前由于疫情,有城市暴露出蔬菜供应不善问题。因此针对城市蔬菜生产供应不足,意在加强薄弱环节。

  严打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违法行为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还聚焦乡村治理,提出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高价彩礼是民众高度关心的话题,此前,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重点加快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逐步推动解决高价彩礼等难题。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李国祥看来,其实就是要把自治、德治、法治更好结合起来,提升农村治理水平,让农民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能够享受现代精神文明。同时,社会治理好了,对农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是一大促进。(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