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微视河南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郑州大学教授古法复制“地动仪”模型
  • 2021年05月12日 09:2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解说】近日,记者在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看到,任凭两位身材壮硕的男士用力跺脚、拍手,这个形似酒樽的装置,均毫无反应。但敲鼓声起,龙口钢珠便能应声落下。鼓声在八个方位任意响起,对应钢珠就会掉入下方的蟾蜍口中。这不是个摆件,而是李平林教授团队结合历史文献和古代科技制作的,具备检测震动方向的“地动仪”模型。

      【同期】郑州大学物理系教授 李平林

      基本我们过人、蹦跳这种附近的干扰,它没有通过共振放大,它就没有反应。我敲鼓对面那里边“听罂”那也是个鼓,它就能产生共振。

      【解说】“听罂”究竟是什么?

      【同期】郑州大学物理系教授 李平林

      在古代打仗,敌军如果来挖地道,那你怎么能知道?那墨子的记录是叫“听罂”。大瓦罐在地下挖个井,把它埋下去,上边蒙上牛皮,实际就是一个大鼓。让耳聪者伏罂而听之,就能知道敌军从哪个方向在挖地道。

      【解说】墨子用“听罂”来监听城外敌方挖地道时产生的微弱动静。历史记载,张衡的地动仪成功检测到千里外的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

      【解说】李平林团队成员张晓宇考察洛阳东汉灵台遗址时,发现夯土堆有规则塌洞,考古发掘报告也显示灵台堆下存在“十字地宫”。后经讨论,地动仪接收放大信号关键部件在地下。

      【同期】郑州大学物理系教授 李平林

      历史把地下接收地震波这个关键部件给遗失了,它没有记录。后面我们一考察,感觉到整个关键部件应该在地下,我们一查历史资料,墨子早张衡500年就有关于“听罂”的记录。

      【解说】依据史料和古人用“听罂”记录地下震动的方法,李平林团队经过数年实验,做出了具备检测震动方向的“地动仪”模型。

      【同期】郑州大学物理系教授 李平林

      空气传播能量很有限,但是,击鼓的声音,通过另一个鼓,产生共振,拉着一根弦,让它控制龙口吐珠。

      【解说】对于李平林团队制作的地动仪模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王彦宾,了解后给出了他的观点。

      【同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王彦宾

      这个仪器首先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他现在用的声波,如果地震波,地震波幅度在什么情况能够引起它的响应,这个我觉得需要进一步研究。最重要一个我觉得方位非常敏感,这和我们历史记载还是很一致的。

      【解说】李平林表示,将邀请相关专家对这一模型进行讨论和检验,如果证明切实可行,希望按照原始比例完整重建地动仪。

      记者 李超庆 河南郑州报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