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河南省委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三次专题会议召开

  • 2022年12月28日 09:30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12月27日,省委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三次专题会议召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就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会议并讲话,省长王凯作具体部署。

  楼阳生指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和省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疫情发展态势,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优化防控措施,提升防控能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政策体系,牢牢把握了抗击疫情斗争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城乡基层干部、公安干警、志愿者众志成城、坚守一线,付出了巨大艰辛和努力,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楼阳生强调,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上,确保调整平稳有序、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一要着力抓好“三个重点”。聚焦重点地区,加强医疗卫生资源调配、力量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和救治能力,不断筑牢农村防疫屏障。聚焦重点场所,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结合设施条件实行内部分区管理。聚焦重点人群,摸清“一老一小”、有基础疾病等人群底数,加强健康指导、健康监测,畅通紧急情况救治和转诊渠道,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

  二要健全分级分类诊疗体系。抓首诊,发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作用,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保障患者就近就便就快得到诊疗。抓救治,配足配齐医疗力量、救治床位、救治设备等,不断提高重症患者救治能力。抓急诊,强化急诊力量增派调度,不断优化流程,畅通急诊和住院病区收治通道,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抓保障,畅通重点药品、防护物资生产销售渠道,用好线上问诊、网上购药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提供便民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三要关爱关心医护人员。严格落实医护人员防护标准,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完善相关激励保障政策,让广大医护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当中,保持队伍稳定和持续战斗力。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拧紧责任链条,结合各自实际,拿出具体化、方案化、可操作、可落实的举措,确保“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各项要求落地落实落细。省市县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动态优化和调整人员编组、力量配备,强化系统观念,提高服务质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王凯指出,各级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要坚决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重大部署,把工作重点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疫情监测研判,强化宣传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分夺秒做好相关工作准备,有效应对疫情高峰。要扎实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扩充发热门诊资源,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医疗救治核心骨干和兜底作用,建立医疗力量常态储备和动态调派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做好无偿献血和血液供应保障工作,更加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全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加大重点药品生产企业原料保供力度,千方百计稳产增产,着力推动精准投放,强化价格和质量监管,做到药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要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严格养老、社会福利、学校、学前教育等机构管理措施,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儿童防护,守牢群众健康防线。要抓实抓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提升县域救治能力,加强人员流动引导,统筹做好农业稳产保供工作。要科学精准做好春运疫情防控,持续提高交通物流运输效率,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平安有序出行。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及各县(市、区)设分会场。

  陈舜、江凌、陈星、安伟、张雷明出席会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冯芸 马涛 归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