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楼阳生:全力保障群众安全河湖安澜

  • 2022年05月27日 08:27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楼阳生出席河南省应对特大洪涝灾害应急演练

抓牢应急避险应急抢险两个关键 全力保障群众安全河湖安澜

王凯出席

  全流程推演、全要素参与、全科目实操。5月26日,河南省应对特大洪涝灾害应急演练举行,这是我省做好今年防汛备汛工作的又一重要行动。省委书记楼阳生讲话,省长王凯出席。

  演练模拟今年汛期我省多地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演练中,副省长武国定首先通报我省黄河、淮河、海河、长江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汛形势及意见建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研判推演气象、洪水发生情况,省防指办综合会商研判意见,提出防汛应急建议。随后,王凯发布指挥长令,宣布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13家单位报告响应行动情况。省防指视频调度7个省辖市城市内涝、河堤管涌、避险转移等抢险救援工作。

  演练结束后,楼阳生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对演练成效表示肯定,向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表示慰问。他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防汛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最坏打算作最充分的准备,以最高标准、最有力举措夺取今年防汛抗灾最好结果,努力交出优秀答卷。

  一要全面进入防汛抗灾倒计时。迅速把工作状态调整到“汛期档”,强化底线思维,绷紧思想之弦,用大概率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和极有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物资准备、力量准备,严密部署、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主汛期安全度汛。

  二要查漏补短完善应急预案。牢牢抓住窗口期,以此次演练为牵引,对组织指挥、避险场所、抢险预案等再研究再盘点,把各类情况预想在前、各种问题预设在先,完善应急预案,强化临机处置,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进一步做实方案,明确预警标准、启动条件、指令下达、重点区域、安置场所等,提高群众知晓度,加强对基层避险工作的指挥调度和检查督查,做到思想落实、领导落实、方案落实、物资落实、力量落实。

  三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开展演练。各地各部门要聚焦紧急避险、紧急抢险,围绕薄弱环节、重点流域、重点部位和可能发生的重大险情,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实战化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练队伍、练协同、练保障,不断提升打硬仗、打险仗、打胜仗的能力水平。

  四要限期保质完成除险加固。全面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漏洞,确保所有隐患提前排查到位。精准施策、固本强基,加快推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快上加快,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完成,确保在今年防汛抗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要预警预判加强指挥调度。把准确预报、敏锐预判、权威预警作为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首要环节、先决条件,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水利部门加强监测调度水利设施,及时分析研判、预报预警,为党委和政府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省市县各级强化统一调度指挥,以应急避险、应急抢险为关键,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确保水库、尾矿库、淤地坝不垮坝,确保大江大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对汛情雨情险情提前三天研判,应急抢险提前两天预置力量,应急避险提前一天完成转移,留足提前量,掌握主动权。

  六要压实责任构建严密工作闭环。各级党委和政府扛牢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检查,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抓到位。各级防指强化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坚决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把责任压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值班值守、巡查检查,做到抓早抓小、防患未然。强化督促检查,对责任不落实、处置不及时、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从快从严追责问责。

  楼阳生强调,要统筹防汛和防疫,把疫情防控嵌入防汛抗灾全过程;统筹防汛和“三夏”生产,及时分析研判,提前采取措施,加强小麦收储,防止归仓粮食遭受损失;统筹防汛和经济运行,最大限度保障重要生产经营单位、服务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做好保价稳供等工作,确保经济运行有序、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及各县(市、区)在分会场参加演练和观摩。

  孙守刚、费东斌、陈星、刘玉江、习晓军、汪安南在主会场出席。(记者 冯芸 马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