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碳中和的河南标本——地热能利用
  • 2021年07月09日 09:25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河南已迈上“双碳之路”,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召开首次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如何交出“双碳”高质量答卷,成为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要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型迫在眉睫。转型无外乎两条路,一方面是节能减排,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是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

      对河南来说,地热能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是一种更为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地热能不可或缺。

      以万江新能源集团为代表的地热能开发企业不懈探索,让河南地热能供暖发展水平跃入全国前列,建成我国最大规模的地热能供暖连片示范区,“依灌定采、同层回灌”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入选首批中国—芬兰能源合作示范项目名单……

      地热能利用,成为河南碳中和之路上一个生动的产业样本。

      现在到了发展地热能源的最好时机

      4月22日,国家地热能中心河南分中心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曹耀峰专程出席,这是该中心首次在地方设立分支机构。

      “‘十三五’期间,河南地热能开发利用成绩显著,在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产业配套政策和监管体系也日益完善。”曹耀峰高兴地说,希望分中心进一步发挥河南地热能供暖的示范效应,为全国地热能源利用作出新贡献。

      坐在台下的万江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听后不禁感慨万千。地热能源这条路,他探索了10多年,现在终于等到了“天时地利人和”。

      陈泽民,是我国速冻食品的开创者。功成名就后,他并没有选择“解甲归田”,而是开启了第二次创业,把精力投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地热能源。

      “地热能是最好的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会受天气影响,唯独地热能365天24小时稳定供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陈泽民说,无论是“双碳”目标倒逼的能源革命,还是经验技术积累,现在都到了发展地热能源的最好时机。

      据中科院公开资料,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目前我国地热开发利用量约5亿立方米,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但地热能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还不足0.5%。

      根据河南省地热研究院士工作站的研究报告,我省适宜进行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的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5.32%,探明的资源储量相当于11.5亿吨标煤。

      可以说,能源禀赋先天不足的河南,在地热资源上却是个“大户”。按专家研究,全省地热水每年可开采量超过59亿立方米,按照5%的热能量利用率测算,每年可解决约20亿平方米建筑供暖需求,满足约6000万人冬季取暖需求,拉动相关产业投资4000亿元。

      这是个前景光明的绿色产业。陈泽民说,每当看到国外先进的地热能利用技术,心里就特别着急,河南再不搞就落后了。“我自掏腰包也要搞,不怕失败,不怕投资打水漂儿,就是要敢冒险、敢创新。”

      两年前,陈泽民整合了河南的地热能研发和产业化资源,把地热能集中供暖复制推广到全省,目前已累计签约开建供暖面积860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对比传统燃煤锅炉供暖方式,每年可节约标煤超过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多万吨。

      河南探索出了很多好经验

      千米深井从地球内部提取热量,中央“大脑”实时监控天气预报数据,前方的传感器自动采集居民家中室温,这些数据相互打通后,可以在供热站精准调控供暖水温和流速,让室温始终保持舒适。

      这是记者在万江新能源集团位于郑州的智能云控中心见到的画面。全省数百个小区的供暖信息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地热能清洁供暖已迈入“云时代”,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降耗效果明显。

      “智慧供暖”只是河南地热能供暖模式领先的一部分。在郑州,万江新能源集团创造了分布式供暖的“郑州速度”,采用以地热能为主、多能互补的供热技术和标准化、模块化建设方式,多个热源站同期建设,创下5个月完成538万平方米清洁供暖工程的纪录。如今,地热能供暖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惠及10万户居民。

      在周口,针对当地供暖空白的现状,在鹿邑县、西华县、沈丘县等地建成地热能供暖连片示范区,成为全国已建成的最大规模的地热能供暖连片示范区。当地老百姓高兴地说:“以前是硬过冬,现在是暖过冬。”

      过去,地热能供暖采集的热水多数被乱排,万江新能源集团在全国首创“依灌定采,一采两灌”的砂岩地热开发模式,提取地热水热量完成换热后,尾水全部同层回灌,取热不取水,整个过程零污染、零燃烧、零排放,实现了地热能集中供暖的核心技术突破。

      国内地热能研究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也被“万江模式”吸引,专门在河南设立了地热研究院士工作站。

      “万江专注于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集中供暖示范效应良好,在行业内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汪集旸强调,“继上世纪70年代李四光倡导地热开发后,我国地热能开发又迎来‘第二春’,河南探索出了很多好的经验,特别是政府重视成规模开发利用,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

      目前,我省已有8个城市入选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省发改委、住建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地热能供暖发展的政策,建成投用了省级地热能供暖监测平台,全省地热能供暖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打造地热能产业的“黄河模式”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

      这是个大产业。地热能供暖已成为城市新基建的一部分,带动了技术开发、管道施工、装备制造、控制系统等多个产业。“一颗速冻汤圆培育了河南速冻产业,我相信地热能也能带动河南的一个新产业。”陈泽民说。

      事实上,河南地热能供暖已经“出圈”。

      格力电器与万江新能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在清洁能源装备的研发上已取得多项成果;

      国内能源界的大腕三峡资本主动抛来橄榄枝,真金白银入股了万江新能源集团……

      周口地热能供暖连片示范项目入选首批中国—芬兰能源合作示范项目名单,成为我省唯一的中芬能源领域合作项目,“河南模式”和“芬兰经验”在地热能源上牵手。

      河南的“双碳之路”已箭在弦上。上月底,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河南将迎来一场能源革命。

      “河南地热能资源储备丰富,地热在碳减排中可以大有作为。”汪集旸院士说,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是一种最为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其能源利用系数高达73%。

      “河南地热能供暖很多方面已经领先,我们可以携手打造地热利用的河南模式、黄河模式。”86岁的汪集旸院士对河南地热能源前景十分看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河南来说,既面临重大挑战,也蕴含重大机遇。

      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将在中国举办,地热行业都在等待中国业界的好消息,我省地热界正抓紧申请在河南设立分会场。

      国家能源局不久前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到2035年,再比2025年翻一番。

      这些政策东风预示着地热能已由过去的“微不足道”变为现如今的“举足轻重”,进入飞速发展的崭新时期。

      “我虽然快80岁了,但我觉得事业才刚开始,我们不但要当好河南乃至全国地热能源的领头羊,还要走上世界舞台竞技,让清洁能源改变世界!”陈泽民说。(记者 董林 李晓玮 陈辉)

        原标题: 碳中和的河南标本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