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中国“花节”遍地开 如何盘活“花经济”?
  • 2021年04月02日 11:4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赵伟涛

  •   中新社郑州4月2日电 (记者 李贵刚)“最美人间四月天”,樱花、杏花、桃花、梨花等渐次绽放。中国各地开启“赏花模式”,各种桃花节、樱花节、梨花节等“花节”遍地开花。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中国多地“花节”“花会”层出不穷。以中部省份河南为例,清明前后,有数种“花节”在10余地上演。

      每年4月,享誉海内外的洛阳牡丹进入赏花季,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今年的洛阳牡丹花会还在日本、法国设立了分会场。

      4月1日,游客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在百里杜鹃景区拍照。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迎来最佳赏花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该景区是迄今为止中国已查明的面积最大的天然杜鹃林带。瞿宏伦 摄

     4月1日,游客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在百里杜鹃景区拍照。瞿宏伦 摄
    4月1日,游客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在百里杜鹃景区拍照。瞿宏伦 摄

      记者梳理发现,不仅仅是河南,河北威县梨花节、江苏时集镇桃花节、山西杏花村杏花节等“花节”也纷纷开启。风景变“钱景”,“花经济”随之兴起。

      据悉,大别山区河南商城县汪桥镇的“樱花节”,“吸金”逾百万元人民币。该镇党委书记冯海国介绍说,“不仅无数游客前来赏花、踏春,还带动了农特产品销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在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看来,遍地开花的“花节”是顺应时代进步和城乡经济发展出现的新业态,实现了从“卖景物”到“卖景色”的转变,有助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南汇桃花村举办的“2021上海桃花节”,不仅做好“花经济”文章,还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吹响”18项非遗项目展演“集结号”,推出人文赏花线路,线上线下联动放大“赏花经济”。

      同样,始于1987年的成都国际桃花节已连续30余载以花为媒,促进当地“花经济”发展。

      不过,各种“花节”在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也出现了“花节”变“花劫”等问题。

      “以花为媒开展节庆招商活动,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惯用形式,有些确实已经形成品牌,对地方经济发展形成积极有效的拉动效应。”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但某些地方“花节”却表现出投入较大、收效甚微的局面。

      宋向清建议,各地“花经济”要想做大做强做活,就要尽可能采取市场化手段,不仅要有传统、规模,还要有产业和市场支撑,不断提高城乡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

      王建国也建议,各地要想盘活“花经济”,应当从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服务上下大功夫、下真功夫,延伸各种“花节”产业链条,让“花节”遍地开花的同时遍地结果,四季常旺。(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