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河南叶县:千年楚长城唤醒沉睡“土龙”
  • 2022年01月01日 11:2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河南叶县:千年楚长城唤醒沉睡“土龙”

     图为叶县境内歪头山楚长城遗址 平顶山市委网信办供图
    图为叶县境内歪头山楚长城遗址 平顶山市委网信办供图

      中新网郑州12月31日电 题:河南叶县:千年楚长城唤醒沉睡“土龙”

      记者韩章云

      寒冬时节,中原大地的山峦鲜有绿意,在河南省叶县辛店镇刘文祥村西南部的山脊上,一条隐约隆起的矮矮土梁宛如大地的一道皱纹,绵延十余里。

      “在我们当地,村民都叫它‘土龙’,后来考古工作者来了,说它是楚国长城,还给它竖了界碑。”指着山脊上那条破败的土梁,刘文祥村村民梁留恩又向记者强调,“别看它现在不起眼,它可是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是咱中国最早的长城,被相关专家称为‘长城之父’。”

     图为叶县境内的楚长城遗址。 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叶县境内的楚长城遗址。 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寻找楚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而提起长城,民众熟知的多为位于北京及周边的明长城。其实在中原河南也有长城,并在2020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就是位于叶县的战国楚长城。

      每过一段时间,68岁的李元芝就要走进叶县周边的山里,像拜访老友一样给散落在山脊上的楚长城拍照片,查看是否有破坏长城施工动土的违规违法行为。李元芝是叶县地方文史学者,也是叶县楚长城保护员,而在退休前,他是叶县文化局局长。

      “叶县自发现楚长城遗迹以来,已经确认了城墙遗址、关城遗址、房基、水井、蓄水池、烽火台等组成的重要遗迹连结线,总长度约100公里。”李元芝向记者介绍,叶县楚长城主要是以叶县保安镇的方城凹口为中心逐渐向两侧绵延,考古专家认为这里可能就是楚长城上的重要关城即楚国的“方城”或“卷城”。

    河南为叶县楚长城竖立文保石碑。 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为叶县楚长城竖立文保石碑。 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叶县楚长城遗迹调查和发掘情况看,在山体上的人工墙体,底基一般宽约15-20米,在平地上宽度加宽到40米左右。“在方城凹口内,人工墙体底部普遍堆积一层木炭。”李元芝说,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城池上是不多见的。

      相较于享誉世界的明长城,年代久远的战国长城多鲜为外人所知,叶县楚长城也经历过这样的遭遇。

      作为文化工作者,李元芝在任期间就对当地的“土龙”早有耳闻,但“土龙”究竟是不是长城,他也不敢确定,直到2005年退居二线,他才有时间去一探究竟。

      “从2005年5月开始,我们六七个人就开始在叶县境内寻找楚长城,像过筛子一样爬遍了叶县大大小小的山头,背着水和干粮在山上一走就是一天。”李元芝回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寻找、辨认楚长城并不容易,原本的城墙早已风化,土层流失,砖石也碎裂散落,有的地段由于山体植被保护施工,长城已经被埋入地下。

      尽管过了两千多年,但长城绵延不绝的特点还未完全消失。“看到山脊上明显高出地面的连续性土层,基本就可以断定是长城遗迹,有的地方还能看出城墙、烽火台。”李元芝向记者介绍说,结合历史文献、周边村民的介绍,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叶县当地基本摸清了楚长城的走向、分布、长度,这为后续的考古发掘以及官方确认楚长城遗迹提供了重要资料。

     叶县境内部分段落的楚长城墙体还清晰可见。 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叶县境内部分段落的楚长城墙体还清晰可见。 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保护楚长城

      退休十多年,保护楚长城是李元芝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楚长城是信史记载的中国古老的长城,楚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以此为跳板,争霸中原,问鼎中原。”李元芝说,叶县楚长城是研究楚长城萌芽、肇始、展筑和完善演变过程不可或缺的地段,是楚长城研究绕不开的部分,同时楚长城的出现又折射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这些都是保护研究楚长城的重要因素。

      如今,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扎实推进,战国长城保护被各级政府所重视。记者从叶县文物部门了解到,当地计划以楚长城方城凹为中心,在现存的墙体上层增加隔离保护层,对长城墙体进行保护,同时计划复原一段楚长城,让现代人了解楚长城的基本构造和外貌。

      在叶县走访期间,记者注意到,尽管官方已经在楚长城沿线竖立界碑以及文保名牌,但在叶县当地村民口中,山脊上那道土梁仍是“土龙”,像龙图腾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祖祖辈辈留下的规矩,不能从‘土龙’上取土取石,‘土龙’上长棵树也不能砍。”梁留恩说,以前大家不知道它是长城,现在知道了,就像“土龙”被唤醒了一样,更要保护好,给子孙后辈留些东西,让他们都了解并记住两千多年前先辈们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