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河南多种类、多形式活动搭建文物与公众“沟通桥梁”
  • 2021年05月18日 19:1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赵伟涛
  • 图为在南阳举办的博物馆馆长论坛。 王登峰  摄
    图为在南阳举办的博物馆馆长论坛。 王登峰  摄

      中新网郑州5月18日电(杨大勇)历史剧展演、文物文创、文物联展、文物修复体验……18日,国际博物馆日,文物大省河南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期让文物“活”起来,走进更多公众视野。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以期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在这一主题下,河南省文物局精心组织全省300多家文博单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及展示教育活动,让更多观众走进文博,感受文物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在河南郑州,河南博物院与天津博物院甲骨文联展,让参观者切实感受到文字作为文化和文明的载体,是见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标识;“黄河文化”系列教育学程,让青少年在成语故事、文物知识竞答、讲解展示、情景表演、互动游戏中立体感知深沉厚重的黄河文化;华夏古乐专题赏听会,用丰富的内容展现古代音乐文物多重的可塑性,引导公众了解古代音乐文物,增强文化自信。

     图为游客在南阳博物馆参观。 王登峰  摄
    图为游客在南阳博物馆参观。 王登峰  摄

      同时,河南博物院还在线上开展了“寻找黄河大锦鲤”““国宝定制特效道具”“让我康康你的‘考古’现场”等活动,结合文物,与“国宝”互动。

      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洛阳主会场,洛阳博物馆聚焦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利用互联网平台,策划并推出“建党百年,红色传承”、“洛阳都市圈联展系列活动”、“《历史的回望》——历史剧展演”、“文物修复体验”、“健康知识讲座”等线上线下活动,力求讲好文物故事,积极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彰显博物馆在后疫情时代的文化中枢作用。

      如何显示洛阳都市圈范围内的各个城市地域、经济和文化的共联性?“河洛遗珍——洛阳都市圈文物联展”通过追忆过去、汇聚当下、展望未来,对洛阳都市圈的地域与自然条件、“一核一带,三轴三圈”发展格局、“一带两区两环多廊道”生态格局和都市圈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充分展示。

      记者还了解到,位于安阳的殷墟博物馆的殷商文化专题讲座,济源博物馆的“三彩童子傀儡木偶戏”展演等特色活动,均吸引了大批观众积极参与。郑州博物馆的“共赴人间惊鸿宴——华服社会教育活动”、开封博物馆的“寻访开封革命圣迹线上活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夏博宣讲团进校园”夏文化宣讲活动、红旗渠纪念馆的《红旗渠故事会》等特色社教活动得到参与者的广泛认可。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活动公众的参与度高,互动性强,更能让广大游客接受,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途径,也是把文物所赋予的文化融入生活的有效实践,更能赋予文物时代价值。

      “文物是文化的符号,不仅是历史的证明,还应昭示着未来。”一些参观者向记者表示,“你让文物‘活’起来,我把文物融入生活。 如今,有关文物的各项活动越来越接地气,这大大增加了公众的参与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有业内人士亦评价,丰富的博物馆系列活动,擦亮了博物馆这扇“文化的窗口”,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意识,“这有利于文物走向更加遥远的未来。”(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