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二十大代表风采】 裴春亮:打通村民致富路要“事儿上见”

  • 2022年10月04日 09:4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王宇


  【解说】地处太行山区的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土薄石厚、干旱少雨,曾是“省级贫困村”。2005年时,全村153户595口人,661亩耕地,粮食亩产不足千斤,人均收入不足千元(人民币,下同)。土坯房、地窖水、泥土路,面对一穷二白的乡亲们,先致富的裴春亮暗下决心:“乡亲不富誓不休”!自此,“事儿上见”就成了裴春亮的口头禅。

  【同期】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 裴春亮

  “吃水要过箩,红薯当白馍,光棍排成队,冬天不穿鞋”,这是我们村当时最常听到的顺口溜,也是当时村里的真实写照。我生于1970年,记忆中10岁之前几乎没穿过鞋。16岁时家中出了变故,都是在乡亲们的帮衬下才渡过了难关。当时我就暗下决心,日后出人头地时,绝不能忘了乡亲们。

  【解说】裴春亮从修理电器起家,开过商店、饭店、照相馆,后开办企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2005年4月,裴寨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裴春亮身上。此时的裴春亮已在县城买房,很少回村居住,但他仍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同期】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 裴春亮

  当时,我们村仅有的集体财产就这一间房、一张床、一张桌、一台扩音器和四个大喇叭。越穷越乱,群众生产生活得不到改善,意见都很大。

  【解说】为了改善乡亲们的居住条件,裴春亮决定自掏腰包3000万元,建造了功能齐全、整洁美观的裴寨新村,无偿供全村村民居住。

  【同期】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 裴春亮

  原先只想盖个新村,反哺报恩乡亲们,但随着自己光荣入党,后来又挑起村支部书记的担子,这让我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使命(感)愈加坚定。

  【解说】经多方考察,裴春亮提出“大产业与小产业结合,传统优势产业与特色骨干产业结合”的发展思路。十多年来,他扩建商业街,城市公交车通到家门口;打造可供2000人就业的服装产业园,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

  【同期】裴寨村村民

  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低还不固定,家里有个啥事,干着急,回不来。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有固定收入,还能照顾父母和孩子,主要是挣钱顾家两不误。

  【解说】太行山区一带盛产红薯,但因不成产业,红薯经常烂在窖里、纯手工红薯粉条卖不出去。为实现红薯产业化发展,裴春亮整合全乡土地资源,规划建设2000亩的薯品产业园,实现红薯从育苗、种植、采收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公司+农户”,当地的红薯身价倍增。仅红薯酸辣粉一项,2021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

  【解说】裴春亮还把绿色生态纳入村级发展规划,建造整村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发电350多万度,村民户均年收益1200元。

  【解说】从建新居、挖水井、修水库、扩建商业街,到发展高效农业,创办股份制企业,一套“组合拳”下来,裴寨村旧貌换新颜,彻底变了样。当地政府依托裴寨新村,整合全乡11个行政村1万多人建成了裴寨社区。裴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千元增长到2021年的2万多元。

  【解说】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更是“活”出了精气神儿。“情、德、法”融合治村,“习书堂”“家风馆”“初心馆”“初心广场”遍布,探索的十条乡村治理做法无缝对接,实现了群众“小事不出村,急事不过夜”。

  【同期】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 裴春亮

  从2006年开始,我们制定实施村级发展规划,前三个“五年规划”如期完成,30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裴寨村变了样。未来,我们要把党小组覆盖到产业上,建设占地2000亩的薯品产业园,发展“游学研一体化”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全域土地灌溉管网等,还是那句话“事儿上见!”。

  记者 李超庆 河南报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