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推进蔬菜产业转型 "中原菜都"扶沟再布局

  • 2022年08月11日 15:00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王宇

  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11日电 在河南扶沟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要富得快,就种大棚菜;蔬菜种的好,大棚少不了。”扶沟人对种菜情有独钟,房前屋后“见缝插针”,设施大棚“遍地开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近年来,扶沟县坚持“提质效、扩规模、创品牌、建平台、强体系”发展思路,持续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中原菜都”,成为河南蔬菜生产第一大县。目前,扶沟县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从业人员13万人,年均产量370万吨,产值46.8亿元。

  从改革开放到“二次革命” “扶沟蔬菜”精益求精

  扶沟种菜历史悠久,据清光绪《扶沟县志》记载,宋朝年间城西一带农户在庭院、村边、田地种植韭菜,形成集中居住区,此地以韭菜园命名,后改为韭园镇,名字一直保留至今。

  如今,很多群众依靠种植蔬菜实现增收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据测算,以一个占地5亩的巨型棚为例,一年下来两季净收入达到10万元。一个家庭一般种2到3个大棚,年净收入约20万元左右,市场好的时候能达30万元。

  扶沟因菜而兴,农民因菜而富,但也曾经历黯淡时光。

  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扶沟蔬蔬菜种植主要以生产队为单位,规划5-8亩地的小菜园,种植黄瓜、辣椒、茄子等品种,蔬菜分给社员。此时生产技术落后,种类单一,生产季节集中在夏秋季。冬季主要是窖藏大白菜和土藏白萝卜,春季基本无菜。1980年前蔬菜面积不足2000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先后出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菜篮子”工程等惠农政策,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这也给扶沟县带来了发展机遇。

  扶沟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比重,积极发展蔬菜产业。1980年从北京四季青公社引进了竹木结构温室大棚,1982年创新推广农业“六中六改”多熟套种模式....从此,扶沟县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形成扶沟农村经济中的富民产业。

  城郊乡赵沟村是扶沟县蔬菜起步发展阶段的代表。1980年,在村支书赵金德的带领下,村民建育苗温室、大拱棚,开始发展温棚蔬菜,种植品种仅限于芹菜、黄瓜、番茄,是当时全省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个设施蔬菜生产村。

  2005年,扶沟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蔬菜局,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探索设施蔬菜种植取得成功后,扶沟人又开启了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2010年,扶沟县与河南省农业大学建立校地合作,成立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推动扶沟蔬菜生产的“第二次革命”。

  工厂化育苗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连栋温室建造技术、南北向巨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扶沟县逐渐形成了模式齐全、技术领先、品种多样、市场广阔、效益良好的蔬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中原菜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蔬菜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打造现代蔬菜产业体系,让小菜篮变身县域大产业、群众金饭碗。

  从单打独斗到模式创新 “扶沟蔬菜”焕发生机

  曹里乡是扶沟县设施蔬菜的主要种植地之一,2005年该乡因地制宜开始发展巨型棚,小则5、6亩,大则15、16亩,棚内种植“早春”和“秋延”两茬蔬菜,以黄瓜和茄子为主。

  “之前,村里的农户种植蔬菜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由于种植不集中,农户之间缺少合作,导致农产品销路一直不稳定,经常被批发商压价,吃了不少亏。”曹里乡樊家村支部书记樊清玉说道。

  找准“穷根子”,探索新路子。2011年,樊清玉带领村“两委”班子决定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打破农户土地原有界限,将1000亩耕地流转到村支部,进行规模化经营,以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来解决种植效益不高、生产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带动村庄整体发展。

  同时,还成立由村支部领办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共同发展蔬菜种植。

  “如今每年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村民们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樊清玉说,合作社积极与当地商超建立“农超对接”,向市场输送品种多样、质量有保证的新鲜蔬菜,确保市场供应,达到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多方共赢的目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大大提高当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告别了以前“单打独斗”的日子。

  樊家村的成功经验在曹里乡得到了发展和推广。近年来,曹里乡大力推行“大集群+合作社+小农户”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园区建设,鼓励菜农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种菜积极性。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2.9万亩,蔬菜产业年总收入1.8亿元,占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的70%。

  目前,扶沟县有5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266个,300亩以上的蔬菜园区118个,蔬菜种植公司6家,蔬菜种植合作社128家,蔬菜家庭农场22家。随着特色蔬菜向优势产区集中,集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加工出口和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蔬菜园区越来越多。

  从规模发展到优化布局 “一乡(村)一品”争奇斗艳

  “每年10月底开始定植黄瓜苗,春节前上市,一直持续到次年6月拔秧,7至10月晒地养地。”柴岗乡梅桥村是当地知名的蔬菜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和村民大半年时间都在和黄瓜打交道。

  梅桥村发展日光温室224座,面积107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0%,年产黄瓜4800余吨。“黄瓜亩产4万多斤,每亩产值达到6万元。”梅根清说,在梅桥村带动下,柴岗乡发展3万多亩蔬菜,年创收1.5亿元。梅桥村也通过壮大蔬菜产业,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梅根清成为扶沟县第一个蔬菜“全国劳动模范”。

  柴岗乡因黄瓜知名,吕潭乡则以西蓝花扬名。“以前种庄稼比较单一,效益也不好。这几年,在政府一村一品的政策引导下,我们发展西蓝花种植,全村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吕潭乡杨村岗村支部书记刘志愿告诉记者,全村西蓝花种植面积已达到3000亩。

  西兰花是吕潭乡蔬菜种植中的精品,拥有西兰花种植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完善的储存、加冰、包装设施。全乡夏、秋两季种植面积达5万亩,亩均可实现利润2500元,全年可实现种植收入1.2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成为富有特色的“西兰花小镇”。

  “扶沟辣椒”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汴岗镇于营行政村遍地红辣椒种植合作社为代表,这些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机制,实行订单化种植,实现辣椒产、供、销、加工一体化发展。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汴岗镇辣椒种植面积近3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县乡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

  曹里乡主要以种植黄瓜为主,2019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乡蔬菜面积2.9万亩,其中巨型棚种植黄瓜面积达1万多亩,全乡蔬菜产业年总收入1.8亿元,占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的70%。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3200多户,占全乡农户总数的32%以上。

  近年来,扶沟县结合蔬菜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扶沟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确立了“一园三区十小镇”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以中原菜博园为核心,县城西、东、北三个县级蔬菜产业集聚区为骨干,曹里黄瓜、汴岗辣椒等十个特色蔬菜生产集聚区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一乡一品、集聚发展。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兴农 “扶沟蔬菜”插上腾飞翅膀

  盛夏时节,走进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现代化育苗中心,智能育苗棚内一片片翠绿映入眼帘,各种菜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栽培、管理各种菜苗。

  “育苗中心可实现2个月1茬幼苗,涵盖番茄、黄瓜、辣(彩)椒、茄子、西蓝花、西瓜等30余种瓜果蔬菜,年供应量达到5000万株。”研究院负责人马强介绍,育苗中心装配了潮汐式苗床、喷灌车、高压雾喷、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育苗设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能够确保实现周年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育苗生产。

  据了解,研究院占地面积550亩,总投资3000万元,有智能化育苗温室和第七代育苗温室3万平方,新品种展示大棚50亩,露地种植30亩,是周口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此外,研究院还引进了智能化温室、无土栽培工厂化、全自动育苗、太空育种等农业新技术,推广西瓜吊蔓栽培、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嫁接苗、简易无土栽培、双面受光的阴阳大棚建造、巨型棚建造、第八代日光温室建造等多种技术,引领扶沟蔬菜向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位于扶沟县西部的韭园镇,历史上种植韭菜而得名。扶沟县韭菜研究所就坐落于此,是国内唯一以杂交韭菜育种、太空韭菜育种、繁育销售为主的韭菜科研基地,目前拥有韭菜育种材料206(种)个,是国内韭菜品种最多的韭菜品种资源库。

  2016年,研究所负责人刘顺德将研发的“韭仙子”系列韭菜种子送入太空,开创了韭菜“太空育种”的先河。“相比常规品种,太空韭菜产量倍增,每茬亩产万斤以上。”刘顺德介绍,经过太空失重、辐射环境培育出的新品种韭菜生长迅速,宽厚肥嫩,粗纤维极少,口感辛辣味浓,市场前景广阔。

  2022年6月5日,由扶沟县韭菜研究所精心培育的120克韭菜种子,作为实验物品,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这也是刘顺德第二次尝试“太空育种”。

  “这次太空育种的韭菜品种包括‘韭王子’100克、‘久黑’20克,约3万粒种子。相信此次太空育种实验同样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刘顺德说。

  目前,扶沟蔬菜拥有商标48个,新增通过“两品一标”产品认证50多个,其中“扶沟西瓜”和“扶沟辣椒”先后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扶沟辣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南北绿韭”和“天御红”品牌被评为“全国蔬菜十佳畅销品牌”,扶沟韭菜种子占领全国韭菜种子市场份额的70%。扶沟蔬菜实现了“北上南下、进京入海”,出口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中原菜都”赋予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扶沟县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融合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扶沟特色的蔬菜产业化道路,助力“中原菜都”加速崛起。

  行走在柴岗乡辖区的蔬菜大道,一处200亩新建蔬菜园区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垛土、平整、搭架、捆绑等工序,一座座日光温室逐渐成型。

  “园区建设使用的是政府整合的涉农资金,建成后作为村集体资产,由村里统一管理,租赁给合作社和农户,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公益性岗位等,每年给脱贫户分红。”扶沟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即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降低了种植户建棚成本,又为脱贫户稳定脱贫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扶沟县加大涉农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培育壮大农资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全链推动、集群发展,签约落地中央厨房、黑豹科技蔬菜产业物流园、江苏德利尔蔬菜园区、郑粮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阳光绿色生态产业基地等项目16个,合同投资约94.2亿元,促进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全链条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蔬菜展览馆、韭菜博览馆,实施一批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由单纯种菜、卖菜向蔬菜文化、蔬菜旅游方向延伸。

  从小菜园走向大园区、从小菜篮走向大市场、从小生产走向大产业,扶沟县精准产业定位,确定以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坚持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真正让“一棵菜名扬大中原”,让扶沟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更幸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来源/扶沟县委宣传部 图文/王新生、穆文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