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新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芳华

  • 2022年05月30日 11:19
  • 来源:郑州客户端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凝心聚力谋发展 县域经济起高原 新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芳华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宜锦/文 新郑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五月的黄帝故里新郑,满眼见绿,处处有花,路畅景美,生机勃勃,一幅宜居宜业、活力发展、美丽幸福的生动画卷,正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芳华。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别从第41位、37位攀升至第38位、28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县(市)首位。新郑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

  常住人口达到117万。城市建成区面积从66.2平方公里扩张至13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60.9%提高到68.7%。

  囊括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县(市)、省级森林城市等殊荣,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先后有5个国家级、10个省级和18个郑州市级现场会在新郑召开,探索了一批叫响郑州乃至全省、全国的新模式新经验,新添一批更有分量的城市名片。

  一张张傲人成绩单,一组组逐年攀升的数据,足以验证新郑高质量发展之实力。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新郑市奋楫笃行,为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贡献新郑力量。

 大美新郑
大美新郑

  重塑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蓬勃发展

  5月27日,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峰泰科技的厂区内,一辆货车正在加紧装车,这车满载“新郑制造”的货物当天下午就将随郑欧班列发往法国。作为占地几十亩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峰泰科技每年销售额达1.2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销售收入预计在1.3亿元。”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洋洋表示。

  产业是发展恒定的核心,也是新郑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底气。骄人成绩何以成就?离不开新郑市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谋篇布局。

  制造业加速转型。坚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建设6.7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先后招引落地威斯荻克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7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日趋完备。挂牌、上市企业108家,锐杰微等45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1家、科技型企业166家,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9.6%提升至33.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7%。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24个、智能化改造企业32家,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家。新创中国驰名商标7件,商标拥有量达2.3万件,好想你成为全省唯一荣获中国商标金奖企业。新港产业集聚区晋升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市)。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传化中原物流小镇建成招商,华南城特色商业区晋升省三星服务业“两区”,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6.4%增长至21.9%。黄帝千古情建成运营,轩辕夜游谷等一批高端文旅项目签约落地,累计接待游客245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2亿元。房屋交易面积1804.6万平方米、交易额1425.5亿元,居全省县(市)首位。16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全省县(市)最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连续五年居全省县(市)首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

工人在郑州运达造纸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对生产的造纸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登记
工人在郑州运达造纸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对生产的造纸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登记

  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

  生于1990年的李洋洋德国留学回国后就来到了新郑,和团队一起在此创业。“选择新郑,是因为新郑的区位优势明显,方便企业生产及物流运输,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峰泰科技就顺理成章地落户新郑了。”据李洋洋介绍,2014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对于企业运营中的各种手续都不太懂,“新港产业集聚区的同志们就指导我们顺利办好了一切手续,推着我们的企业正常生产运营起来。”

  积蓄成势,其来有自。成绩和荣誉背后,是这座城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对症下药、久久为功所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在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新郑位列全省104个县市第一,成为唯一一个达到地级市优秀水平的县(市)。

  新郑市委市政府确立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奋斗目标,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列入全市“九项工程”,着力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

  强力推进,从政策清单做起。对标先进和前沿,出台62条普惠措施,涵盖减税降费、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通过线上服务、线下咨询,将优惠政策公之于众,企业随时可查可用。

  公平而透明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纷至沓来,新郑成为全省拥有市场主体最多的县市。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围绕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新郑市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持续提升政务效能。

  资源整合“一次办”:将1634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855项事项“一次办妥”。在郑州市率先投用县级数据共享平台,通过“电子证照共享”,申请材料减少3084项,减幅达66.31%;审批时限压缩3715个工作日,压缩54.6%。

  技术赋能“电子办”:建设移动APP招投标,实现市场主体注册“零跑腿”;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房屋不动产确权登记电子签名,实现商品房和棚改安置房“交房即发证”。率先开发建设“莲鹤”不见面开标大厅,完成“不见面”交易金额129.23亿元。上线保证金秒退系统,释放保证金1.68亿元。

 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园锐杰微科技集团,工人在生产线上加紧生产
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园锐杰微科技集团,工人在生产线上加紧生产

  宜居宜业宜游 乡村振兴跨步向前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5月21日,小满到。5月27日,新郑市具茨山上的麦子开始收割。接下来,新郑市32.1万亩小麦也将陆续开始收割,夏粮丰收在即。“今年的小麦颗粒饱满,预计亩产将达到416.5公斤。”手捧麦穗,新郑市农业技术专家杨新田说。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新郑市用有力臂膀稳扛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1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7万亩,全市牛饲养量稳定在5000头,奶类产量稳定在3000吨,全市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1.6万头左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新郑市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抓住乡村发展这个核心,夯实乡村建设这个根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在主导产业方面有新发展。一产大力发展绿色种养业;二产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围绕红枣制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四链”同构;三产按照“农村特色、城市功能”的理念,围绕教育培训、科普研学、健康养生、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精品民宿等新产业持续发力。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一渠九脉”水系为框架,围绕水系连通、河湖贯通,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增强乡村振兴的颜值,提升美丽乡村的气质。重点对潩水河上游辛店镇境内的王庄、孙河、刘湾(大汉窑)等村,下游观音寺镇境内的唐户、大董、潩水寨等村,双洎河上游新村镇境内的云湾、裴李岗等村,黄水河下游和莲河下游和庄镇境内的郑庄、小连楼、杜楼、付庄、陆庄等村进行整治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强化党建引领 保驾护航全面发展

  作为全市“九项工程”之首,新郑市强化党建引领工程,加快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着力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为新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加快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亮赛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十佳百优”培育、村级组织“五星”支部创建等活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首次将“驻村第一书记”纳入专场比学,拓展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五星”支部争创活动,不断将基层组织建设向纵深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2个,郑州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2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45个,龙湖镇泰山村党总支书记乔宗旺在郑州市举办的第一届“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上,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郑州市第一届“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头雁”领飞作用得到全面加强。

  基层基础全面加强。将“五星”支部争创活动拓展深化,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双带双争”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两委”干部报酬待遇的实施办法》,建立了“老带新”“强带弱”导师帮带对子153对,评定出“五星”支部12个,进一步激发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头雁”作用。成功创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3个,郑州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2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45个。完成27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10万元的村整体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深入实施党校建设“3+1”提升工程,依托5所省级授牌乡(镇、街道)示范性党校及新郑市授牌56所乡村级党校,累计组织2.5万名党员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

  人才“引育留用” 夯实发展智力支撑

  2021年以来,新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实施五彩人才计划,以新郑市委“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在人才引、育、用、留上下功夫,营造了“近悦远来、成就人才”的生态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拓宽思路,在招引人才上创新举措。新郑市勇于跳出思维局限,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高校密集、企业众多、文化厚重等比较优势,围绕三主三新产业体系,深化五彩人才计划,出台《关于深化实施五彩人才计划 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十条意见》《新郑市关于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的实施细则》《新郑市选派驻地高校优秀人才挂职历练工作方案》等政策,在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对新郑市五彩人才计划进行升级,在人才安居工程、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创新创业平台打造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支持,构建了全方位、长链条的人才政策体系。

  持续实施“黄帝故里英才引进计划”,针对城建规划、金融经济、工业信息等重点行业领域急需紧缺专业,引进了10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优秀人才,这批青年人才已于今年年初被分配到全市47家用人单位,并深入城建规划等重点领域和乡镇基层一线任职锻炼。

  整合资源,在培育人才上持续发力。举办“轩辕大讲堂”,邀请各领域高层次专家学者,讲授新理论、新知识,帮助打破思想壁垒,推动各类人才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规格举办第十五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受邀专家学者围绕“建党百年与文化自信”的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进行演讲,为新郑各类人才带来思想和文化盛宴。还举办了2021年引进优秀人才党史国情专题研修班,强化对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396期23327人(次)。

  抗疫情抓发展 牢牢稳住发展大盘

  梨河镇人人利食品厂内,生产未停,供应原料和运输产品的物流车辆每日穿行着;位于该镇南部刘吉安楼村1800亩供港蔬菜基地里,30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收菜,该地产的菜心和芥蓝24小时内就出现在香港人的餐桌上。

  汹涌而至的疫情,既是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战斗力的一次检阅。新郑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新郑市委书记马志峰、市长马宏伟坐镇一线,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防控工作,确保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最短时间内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凌晨3点半,郑州新郑龙湖教育园区管委会荆垌社区党支部书记沈改玲被电话铃声惊醒:“荆垌社区有密切接触者,赶快来园区开会!”从接到电话开始,沈改玲就开启了“连轴转”无休模式,连续两天三夜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她首先面对的就是有序组织好辖区4.4万人的核酸检测,还要进行现场疏通、讲解、引导,解决各种突发事件。她靠着特有的大嗓门和一部手机调动着荆垌社区11个检测点、80多名党员干部、300多名志愿者。

  疫情之下,交通运输是疫情防控首道防线,新郑市交通管控专班深度复盘、深查问题,深剖根因、深省后勇,紧扣“严、紧、细、实”,狠抓“培、督、查、果”,严环节、盯细节,打补丁、堵漏洞,钉钉子、过筛子,坚守卡口、筑牢屏障,形成闭环、坚固防线。共查验车辆319.3万辆、人员482.6万人,做到严防“危险人”、严查“可疑人”、畅通“安全人”。

  在新郑市孟庄镇,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其中977名党员分包8467户,细化网格管理。通过盯紧外来人员、盯紧重点场所、盯紧聚集性活动“三个盯紧”,织密“安全网”;筑牢严防输入底线、排查摸底底线、舆论处置底线,守好孟庄镇这片“责任田”。

  “我们还建立健全防控指挥部、村(社区)工作专班、党员干部三支队伍凝聚‘千钧力’。在疫情期间调整镇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架构,成立‘一办五部’。”孟庄镇党委书记刘志刚介绍道。

  展望未来,马志峰的话掷地有声:新郑将继续深入开展“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三标”活动,谋划实施“九项工程”,全力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率先“成高原、起高峰、出重彩”,努力打造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